资讯 从春节档到国际舞台 中国电影如何赢得全球共鸣?
首页 资讯 从春节档到国际舞台 中国电影如何赢得全球共鸣?

从春节档到国际舞台 中国电影如何赢得全球共鸣?

近日,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奖项颁出,中国导演霍猛凭《生息之地》摘获最佳导演银熊奖。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斩获重要奖项,再次证明了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艺术实力与影响力。



这一喜讯也为中国电影的出海之路增添了新的亮点。近年来,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表现愈发亮眼,尤其是在春节档期间,多部国产大片不仅在国内票房上屡创新高,也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。


然而,中国电影的出海之路是否真的“风光无限”?我们又该如何通过东方叙事赢得全球观众的共鸣?本期《今日影评》邀请到了电影制片人、影评人藤井树,与我们一同探讨这一话题。



春节档电影出海:可喜可贺,可圈可点


藤井树用“可喜可贺,可圈可点”八个字概括了今年春节档电影的出海表现。


《唐人街探案》系列为例,作为已经拍到第四部的系列电影,《唐探1900》在上映前就进行了海外布局,实现了国内与国外同步上映,并创下了该系列在海外票房的新高。



此外,《封神第二部:战火西岐》《封神第一部:朝歌风云》也在海外口碑上表现优异,主创团队还进行了海外路演,进一步拉近了与全球观众的距离。



然而,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。这部影片以百亿国内票房的体量进军海外市场,创下了近二十年华语片在海外首周票房预售、上座率以及澳新地区票房榜的多项第一。



藤井树认为,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的海外发行具有里程碑意义,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制作实力,也为中国电影的全球化之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。


国内市场的支撑与海外市场的挑战


尽管春节档电影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,但这些影片的票房收益主要仍依赖于国内市场。


以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为例,其票房收入的99%来自国内市场,而在海外市场,观影主力军也以华人观众为主。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电影在出海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。



藤井树提到,首先语言和文化差异是最大的障碍。中国电影需要带字幕,这对非华语观众来说是一种观影门槛。其次,全球票房榜前一百名的电影,如《阿凡达》《复仇者联盟》等超级IP,其在美国本土的票房仅占全球市场的30%,相比之下中国电影的海外市场占比相对较低。



在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之前,真正大卖全球的华语电影并不多。例如,二十年前李安导演的《卧虎藏龙》至今仍是全球最卖座的华语电影,但其主出品方是哥伦比亚公司和好机器公司,发行则由索尼和福克斯主导。从本质上来说,《卧虎藏龙》是一部美国资本主导的电影。



再比如《英雄》《霍元甲》等影片,虽然在全球取得了一定成绩,但其发行权仍掌握在好莱坞巨头手中,才能实现两千家以上影院的开画规模。


尽管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在北美地区仅以660家影院开画,远低于同期上映的《美国队长4:新世界秩序》(超过4000家影院)和《帕丁顿熊3:秘鲁大冒险》(超3000家影院),但其单家影院的上座率和票房产出却非常惊人。这说明,只要影片质量过硬,中国电影完全有能力在海外市场占据一席之地。


东方叙事如何赢得全球共鸣?


中国电影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赢得更多观众的共鸣?藤井树认为,关键在于讲好故事,传递人类共通的情感。以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为例,影片中的母子关系、少年气以及对世界的反抗等主题,都具有普世价值,能够被更广泛的观众接受。



此外,中国电影在创作中可以更多地挖掘中国文化和历史题材。例如,好莱坞曾以中国元素为背景拍摄了《功夫熊猫》和《花木兰》,这些影片在全球范围内都取得了成功。中国电影人完全可以从自己的文化中汲取灵感,创作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能引发全球共鸣的作品。



中国电影的出海之路虽然充满挑战,但也充满了机遇。无论是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这样的商业大片,还是《生息之地》这样的艺术电影,都在向世界展示中国电影的多样性和创造力。随着中国电影工业的不断成熟和祖国综合实力的提升,未来将有更多高质量的中国电影走向全球,赢得更多观众的喜爱。


中国电影的全球化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,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体现。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的强劲表现,不仅是中国电影行业的提升,更是祖国强大繁荣的历史性产物。



中国电影的出海之路,正在书写新的篇章。让我们拭目以待,期待更多优秀的中国电影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光彩!
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一篇
《战争后期》卡司!小雀斑、泰莎·汤普森等主演
下一篇
“皇室蓝”妮蔻已变身!《宇宙巨人希曼》曝剧照

评论

共 0 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