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票房(含预售)突破96亿元,正在冲击100亿元。电影频道从2月12日晚间开始特别推出“百亿进行时”融媒体实时直播,全民见证中国电影里程碑伟大时刻!
在各项登顶和刷新的纪录背后,是数十年来,中国动画电影人薪火相传、砥砺前行,在内容创作上精益求精,在技术革新上笃行不怠,以久久为功、追求卓越的匠人精神,描绘出前路灿灿的国产动画之光。
回顾中国早期的动画电影创作,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创作团队,推出了《小蝌蚪找妈妈》《牧笛》《大闹天宫》《哪吒闹海》等一大批影响深远的佳作,为中国动画赢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。
辉煌过后,中国动画电影陷入了低谷,在较长时间内,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处于较低水平。
从2011年开始的《魁拔》系列让人眼前一亮,凭借激昂热血的剧情和在当时鹤立鸡群的动画电影技术,赢得了良好的口碑。虽然三部电影总票房不过6000万,却为国漫后续的崛起储备了人才。
2015年,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》横空出世。以此为拐点,中国动画制作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。
在随后的几年,国产动画电影人守正创新,将目光聚焦在了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上,以现代视角对古代神话故事进行重新演绎和解读,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、审美需求巧妙融合。
2019年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诞生,导演饺子说:“我们设计过一百版哪吒的形象,主题就是想打破成见,希望电影的故事足够有魅力,让大家走进影院后能够爱上这个丑丑的哪吒”。
2020年《姜子牙》亮相,导演李炜说:“我发誓一定要做不一样的《姜子牙》,不一样的二维动画。美的东西、国风的东西才会让观众疯狂。”
2021年《新神榜:哪吒重生》登场,导演赵霁说:“哪吒、国潮、朋克、热血,我们联想到的关键元素就是金属、机械。”
聚焦神话故事的同时,动画创作者们积极拓展题材领域,2023年的《长安三万里》以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为主角。大唐风貌跨越千年历史,以动画形式呈现于银幕,也让主人公高适、李白的人生经历更显波澜壮阔。
《长安三万里》导演谢君伟介绍,“影片蕴含了大唐从南到北各个不同地域的特征,包括长安的繁华、扬州的温柔乡、塞北辽阔的地域。观众可以跟随诗人的脚步,在当下的时代继续追寻浪漫、追逐自己的人生理想。”
与题材回归传统同步的是动画师的真挚付出。动画电影人秉承匠人精神苦心孤诣,力求为观众呈现出一部部精品力作。
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导演饺子曾说:“靠自学、靠摸索、靠死磕精神,还是能嗑出东西来的,其实还想跟他们磨下去,但再磨半年多呢,我们公司就死掉了。”
《姜子牙》导演程腾认为该片是一次新的尝试,希望能为后来的年轻创作者提供经验和帮助。联合导演王昕坦言,“高标准是应该的,所有的东西都是需要所有的人倾注他们的精力去打磨。”
对于《白蛇2:青蛇劫起》的创作,导演黄家康说:“我希望观众看上去会觉得我们比《白蛇:缘起》又进了一步,观众哪怕有一点点的感悟,我们就尽最大的努力。”
近十年来,内容创作精益求精的同时,技术的持续革新是中国动画重新崛起的重要推动力,比如《深海》制作团队耗时两年开创性研发的“粒子水墨动画”,开创出独属于中国的“粒子水墨”风格。
“我们用无数的粒子堆积成水墨的感觉和形态,让它变成各种具象的东西,为了体现整个画面的厚重感,有些镜头特效的制作层数可能会达到上百多层,加起来就是有几十亿粒子。”特效指导吴智敏介绍。
十年间,动人的中国故事,精致的中国绘制,让我们迎来了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黄金时代。
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整个特效镜头的数量,已经超过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全片的镜头量,调动了全国4000多位动画人才参与,最终呈现了震撼全球的视觉奇观。
在中国动画全行业的共同托举之下,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不仅创造了票房奇迹,更描绘出国漫未来的光明前景!
影片背后付出的努力和心血,如导演饺子所说:“每一部作品都得当做自己这辈子做的最后一部作品。首先目标就是定到大家无法完成,我不要你做得出来,我只要效果好,在有限的时间,有限的人力、物力投入的情况之下,我们能完成到的最好的效果。”